採訪撰文 / 張玉琦,編輯 / 劉揚銘

工作者的目標,是把分內工作處理好;升上主管後,要學會透過部屬把工作做好;但成為高階主管甚至是經營者之後,公司的事務似乎什麼都歸自己管,又好像什麼都可以不用管,如何思考自己的職責範圍,才能對組織做出最大貢獻?奧美廣告副董事長暨奧美集團策略長葉明桂,身兼經營者(副董)與直接管理產品(策略長)兩種身分,對自己在每個角色上該做的事,經過一番思考與取捨。

經營職責的whathow

對於身為經營者的自己,葉明桂自問:「副董事長是做什麼的?」他的決定是不管所有短期的事務,因為這些都有直接負責的經理人,而把注意力放在平日受到忽視、但對公司有長期影響的事務。他的決策架構近似於艾森豪矩陣(Eisenhower Matrix,把任務依據急迫性和重要性,畫分出4個象限。)中,建議投資最多能量在「不急迫但重要」的事。其中最顯著的任務,莫過於發掘接班人。

奧美廣告創辦人大衛奧格威(David Ogilvy)將奧美比做教學醫院,葉明桂承接這種態度,致力於培養人才、留住人才、讓人才和公司文化相輔相成。在發掘接班人的任務上,他的思考層面會涵蓋兩層下屬,也就是「將來誰有機會接我的位置」,和「誰有機會接我下屬的位置」。他不只尋找績效好的員工,更注重能傳承公司文化,了解公司使命的員工。葉明桂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,過去他曾經直接帶領的部屬,現在全部都是總經理。

即使在相同的行動背後,管理者身處的職務角色不同,也需要不同的思考架構。葉明桂以奧美廣告前進中國為例,「也許總經理和我的決策都是拓展中國業務,但他的職責是達成績效數字,我的是留住人才。」前進中國背後的思維,是「賺錢回來養家,」爭取更多資源留住人才、也激勵員工樂於為組織工作。

有別於副董事長必須培養公司的內隱資產,需要思考「該管什麼」(what),「策略長」葉明桂的職責已很清楚:直接管理負責產出作品的企畫和調查部門。因此他把策略長的思考重心轉向「how」:如何有效分配工作、做好績效評估。

分配工作上,必須掌握公司各團隊的能力以及客戶關係,才能決定由誰負責哪位客戶。葉明桂的原則是,盡量不要限制優秀的團隊,給他們所有權,才會對自己的作品更有熱情。不過自由也不能離務實太遠,對於剛形成的團隊,他把管理重點放在「指導」,會要求在向客戶提案前,先看過他們的作品;但已成熟的團隊可以「先斬後奏」,葉明桂只會定期抽查,確認的工作品質還在軌道上。

決策2通則:資源分配與溝通技巧

不論身為董事長或策略長,葉明桂認為經理人在決策時有兩個思考通則。第一是人力、時間、金錢這3種資源的有無和配置。若資源齊備則成功在望,就算沒辦法兼具,執行前一定要拿到其中兩種。他舉例,假使公司擁有天才攝影師(人力),雖然客戶期限將至(沒有時間),只要主管提供足夠的金錢支援,攝影師還是能在短時間內交出好作品。若只是一般的攝影師(沒有人力),則至少要提供足夠的時間和金錢支援,讓攝影師萬中取一,產出成果。

第二個通則是決策時就應該思考「如何溝通」,這是常被經理人忽略的角度。做好溝通,首先是知道要說什麼,再設法清楚有效地傳達,亦即從目標回推應該用直接/間接、視覺/口語、或是理性/感性的傳達方式。葉明桂舉例,他將文化傳承列為自己的要務,但他知道若是由自己告訴員工文化傳承的重要性,不如邀請校友回來分享。

談到工作者需具備的思考能力,葉明桂認為邏輯、推理、歸納等左腦的能力不可忽略,不過右腦主司的直覺力也很重要。不管是創意發想或問題解決時,其實都是左右腦來回不斷地全腦思考。

全腦思考的迴路可以想像成一個流動的太極圖,也可以想像成兩座金字塔尖端相接形成沙漏的形狀。先以倒金字塔的方式濃縮澄清概念,推理、歸納直到形成一個可思考的課題,接著右腦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可以源源不絕地提出新點子,再度擴張金字塔,然後左腦再針對這些假設辯論驗證,最後才從中找出最適解答。

 

葉明桂

奧美廣告副董事長暨奧美集團策略長、黑弧奧美房地產整合行銷傳播集團全國專業總顧問。2010年帶領奧美在行銷效能獎(Promotion Marketing Awards of AsiaPMAA)獲得1特別獎、1金、2銀、1銅、1佳作。

(採訪撰文 / 張玉琦,編輯 / 劉揚銘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hn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