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8/06/06   孫暐皓 Obed Sun

        越來越多人來新加坡發展,很多人問我新加坡好嗎?這問題真的很難回答。台北市長柯 P 說新加坡像窩在鳥籠中的金絲雀,只能說這是個人感受。但我真的由衷地勸那些因不少媒體片面資訊而想來的人,請務必先好做功課,免得有被騙的感覺。

我自己在 2006 年就移民新加坡,算是「白手起家」──就是先透過移民代辦拿到身分,再到當地自己找工作,融入地方。當時這招可行,是因為新加坡求才若渴,發放永久居民給台灣人的標準較寬鬆,且當時新加坡人認為台灣人跟大陸、菲律賓人是「有差別的」,所以移民待遇還算不錯。

但到了 2009 年後,新加坡緊縮移民政策。因 2006─2008 年連續三年經濟飆漲(當地稱第二翅膀),人均 GDP 根據世界銀行資料,從 2.9 萬美元(2005)一路飆到 5.4 萬美元(2012),形成強大的磁吸力,加上當時歐美爆發金融危機,中國、東協市場興起。於是全球金融、專業服務業、企管、資訊業的一流人才從世界各地湧入,幾乎無須特別爭取。

同時,對新加坡而言,過寬的移民政策也導致地小人稠的它,面臨許多新的社會問題。新加坡於是開始縮緊移民政策,讓世界各地來新加坡工作的人,多出許多的限制與困難。

新加坡眼中的台灣人,已與過去不同

而台灣人在新加坡人眼中的地位,這 15 年間也改變了。

甚至我們說得直白一點,如今新加坡早已認為台灣是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後花園,來自台灣的人才源源不絕地供應,除了英文不太好以外,其他真的沒什麼可挑剔的,且「俗又大碗」。

尤其是當新加坡平均薪資超過台灣兩倍以後,會想到新加坡工作的台灣人,不再只是專業人士而已,連相對低階的勞動工作也有人搶著做。

很多新加坡人也不能理解:15 年前兩地起薪差不多,都在 1,500 新幣左右(約當時的 28K 台幣)。

但為何到了 2010 年以後,台灣畢業生起薪反而只有當時的 900 新幣(22K 台幣)到 1,200 新幣(25K 台幣)?

而新加坡大學畢業生的薪水,如今更早已漲到大約 3,000 元(目前匯率下的 66K 台幣)以上。(除了新加坡連續多年經濟起飛外,新幣對台幣十年匯率也已經升值,從 1:18 變成 1:24,目前大約 122

頂著大學學歷,到新加坡做真正的「外勞」

2012 年,我遇到了第一批「群體遷移來新加坡」的台灣人。她們是 1989 年次左右,集體透過仲介來到新加坡做機場地勤的小妹妹們,她們都是應屆大學畢業生。

我周遭的許多新加坡人,也有感台灣的大學生如今真的願意屈就領「外勞薪水」、拿「外勞簽證」來做基層工作,而且是源源不絕地來。

後來我發現,不只機場地勤,連幼稚園老師、護士,甚至放射師都來了,台灣真的成為人才輸出大國,然後頂著高學歷專業,來新加坡做「外勞」。

這個「外勞」不是甚麼形容詞,也不是甚麼瞧不起人,要知道,新加坡對待移工的態度,就是名符其實的階級分明。「外勞」,指的就是實實在在的 WP 簽證(請參閱〈別再被媒體的片面資訊誤導了,你知道新加坡職場階級分明,低階移工難以翻身嗎?〉)。

簡單說,很多人來了新加坡,發現事情跟想像的不一樣,薪水高但物價驚人,而且外勞簽證多有限制,薪資雖高於台灣,但整體生活品質卻下降。有些人自怨自艾,有些人被迫成長,也有些人乾脆打包回家,真正能長留在此地的並不多。

第二批台灣人:為了小孩未來,忍痛移居

2014 年,我周邊出現了第二批群體遷移的台灣人。他們是 40 歲左右,為了孩子教育忍痛割捨台灣的一切,移民來此重新發展的父母親。

原來,新加坡近十年來在部份六年級台灣人心中的「品牌形象」,已經從無聊、沒人權,演變為高品質、雙語環境、重點是「有未來有希望」的華人社會。

這些六年級生意識到,自己的下一代在台灣,已經不可能像自己小時候一樣,遇到一個蔣經國時代的「台灣經濟奇蹟」了。所以他們必須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機會,不惜放下一切從頭開始。

我著實佩服這些人,剛好我的朋友就有兩位,都是認識超過十年的故友。

其中一位是在台北某知名醫院的資深放射師,孩子才 5 歲,但他開始焦慮台灣教育能不能提供最好的競爭力,於是夫妻倆分別放棄月入十萬以上的高薪,來新加坡從急診照 X 光開始,根本是將專業「砍掉重練」。

幸好他拿的是 SP 簽證,雖然短期內無法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,但起碼工作上也不太需要看老闆的臉色,也可以自由更換工作。但英文環境讓他吃足了苦頭,加上新加坡政府如今規定新來的外籍醫護人員,必須考過英文檢定,讓他來了新加坡才發現,事情比想像中艱難。

而更難的是孩子的教育銜接。

孩子沒有小學念?先問你是「哪種人」

新加坡政府高喊提升城市競爭力,數年前希望總人口能從 350 萬提升到 690 萬,因此廣開移民大門,但後來社會問題激增,相關配套來不及跟上,這計畫已經不再提了。

但事實上新加坡 2017 年人口已達 538 萬,仍增加了不少,小學入學人口激增,學校收不了全部的學生。根據當地媒體人私下透露,光是 7 歲的外籍人士,當年進不了小學的就高達 300 人。換言之就是身為移民,你的孩子有可能到了 7 歲還沒有學校念,請自行轉讀昂貴的國際學校或再等一年。

新加坡小學入學是需要抽籤的,如同台北公立幼稚園。且光是有優先權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就已廝殺慘烈,有剩的才能給外籍人士。我的新加坡本地朋友中,有很多人從小孩兩三歲就搬到學區內,開始自願到學校擔任志工、導護媽媽之類的,一做好幾年,只希望能將抽籤序提前,這在新加坡是完全合法且廣泛的做法。

再一次強調,新加坡就是優先保障公民的社會,但入學這件事新加坡人都搶的你死我活,其他人更不用說了。例如永久居民做再久志工,也無法提前抽籤序,只能在等公民全部安排妥善才能選校。如果學區內滿額,很抱歉,全新加坡的小學哪裡有位置你就去哪裡!(因新加坡有類似初中聯考的小六會考制度,因此很多父母想送孩子入名校。)

 

殘酷的教育競爭

我的朋友滿懷希望來到新加坡,小孩從幼稚園大班(K2)讀起,但他或許不知道,新加坡從中班開始(K1)就要學漢語拼音(大陸拼音系統)並拿筆學寫中文筆劃。到了大班 K2 就要開始背英文單字。他的 5 歲孩子直接讀 K2,銜接困難,簡直要憂鬱症了。

到了 2016 6 月,競爭激烈的選校抽籤開始了,分好幾個階段舉行,當然我朋友只能直接等待最後一個階段撿人剩的,最後他終於在 11 月底(1 月初開學)分發到了一個位在東海岸的小學,班上人數只有 9 個新加坡人,其他都是外籍。我朋友笑說他很幸運,孩子有學校讀且感覺像在國際學校,殊不知孩子上小學壓力更大。

新加坡的小學生七點半要到校,隨即開始連續的十堂課(你沒看錯),一堂課半小時,結束後馬上下一堂,中間沒有所謂的「下課十分鐘」。連上五節課之後,才有一個休息 20 分鐘,接下來繼續上五堂,下課時間已經是下午一點半。

你問我那學生吃飯時間是在何時?答案就是那 20 分鐘的休息,請自行提早吃,或是等下課回到家再吃,算一算中間的交通,孩子吃午餐時,可能早已經超過下午兩點鐘。

新加坡學生競爭激烈,雙語教學與小六會考讓人喘不過氣,社會新聞中更不時有小學生跳樓輕生的案例。雖然新加坡政府已經系統化地嘗試減低孩子的學業壓力,如廢除小四能力分班(電影小孩不笨有演),但小六會考仍存在。

人在海外,就是一個「套餐」,喜歡不喜歡都得照單全收

不知道目前台灣有多少父母,仍在幻想來到新加坡後孩子可以「很國際化」,輕鬆學會中英雙語。

現實環境是,現在的新加坡小孩普遍都很討厭中文。或許是教育方式抹煞了孩子對中文的興趣,我周邊新加坡的朋友說他們都記得,從小寫中文作文都會用「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」做為起頭,因為他們是用死背的,現在仍是如此。

而我身邊真正可說是中英雙語人才的,反而幾乎都是台灣人或大陸人。

這些是我 12 年來在此地,親身經歷觀察的事情,都是絕大多數媒體和移民公司文宣上看不到、聽不到的。但現在網路發達,其實若有心多方比較查證,或詢問當地人,都有辦法補充必要的、最新的資訊。與其搬來新加坡後不斷後悔,不如在決定前先做足功課。

畢竟新加坡沒有欠你,也沒有騙你,不管是工作或移民,若衡量輕重後仍決定要留在新加坡,那就必須接納當地的法規民情。

我很佩服前面提到的這位放射師朋友。不斷經歷震撼一年後,他仍決定要給自己十年時間,在新加坡闖出一片天,迥異於新加坡許多定期相互取暖且不斷抱怨的台灣人。

畢竟人在國外生活,就像是一個套餐。到了當地,喜歡與不喜歡的「菜色」,都只能全盤接受。

所以朋友,要加入新加坡台灣人的「大軍」嗎?請務必要想清楚、做好功課與準備後再出發!

《關於作者》

孫暐皓 Obed Sun/魚尾獅貝勒

1979 年出生於臺北,滿洲正紅旗,在南方過著北方的生活,最大嗜好是尋覓各式饅頭與鍋貼,但卻深深熱愛東南亞,甚至娶了阿美族公主為妻。

2006 年因赴泰北採訪激發文青魂,隨即辭去電視台記者工作遠赴泰北服務,並於 2008 年出版《泰北愛無間》一書,現旅居新加坡。

另著有《俠醫孫安迪》、《回家 重建》等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hn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